您好!欢迎访问汇智和源生物技术(苏州)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400-127-6686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使用超低吸附培养板有哪些细节

使用超低吸附培养板有哪些细节

更新时间:2025-11-08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82
  超低吸附培养板通过特殊表面处理技术(如水凝胶涂层、两性分子聚合物镀膜等)显著降低细胞与孔壁的非特异性吸附,广泛应用于悬浮细胞培养、3D类器官模型构建及干细胞研究等领域。以下从预处理准备、细胞接种、动态培养管理、实验终止与后续处理四大环节系统阐述其使用细节:
  一、使用前的准备与预处理
  包装检查与消毒
  拆封前需仔细检查外包装完整性,确认无破损或孔板裂痕;推荐使用70-75%酒精擦拭外包装后,置于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紫外照射15分钟以灭菌。紧急情况下可省略紫外消毒步骤,但需确保操作环境无菌。
  预处理中还需注意:部分品牌建议开袋后立即使用,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涂层性能下降。
  孔板润洗与预湿
  正式加样前需用PBS缓冲液润洗孔板,去除生产残留杂质并激活表面亲水性。润洗后应吸除液体,避免残留液滴影响细胞分布均匀性。
  二、细胞接种关键操作
  细胞悬液制备规范
  优先选用无钙镁离子缓冲液重悬细胞,减少因离子介导的贴壁风险。肿瘤细胞接种密度建议为5,000-10,000个/孔(96孔板),其他类型细胞需根据增殖特性优化浓度。
  加样技术要点
  移液器枪头需沿孔壁缓慢释放悬液,避免垂直冲击导致水凝胶层物理损伤。每孔加样体积需严格遵循说明书推荐值,过量易引发边缘效应,过少则可能导致蒸发失衡。
  三、动态培养管理策略
  环境控制禁忌
  培养全程禁止震荡、摇动或移动培养板,此类操作会直接破坏超低吸附涂层,导致细胞异常贴壁。建议将板体静置于37°C/5% CO₂恒温箱固定层架,减少开关门频次以维持气体稳定性。
  换液与补液原则
  换液周期通常为培养后48小时,采用半量换液法(吸除50%旧培养基并补充等量新鲜培养液),既维持代谢物平衡又避免扰动细胞团。此后可根据培养基颜色变化调整频率,但单次换液体积不超过总体系的30%。
  四、实验终止与后续处理
  收获时机判定
  多数细胞成团时间窗口为12-96小时,需每日显微镜监测球体形态完整性。当出现中心坏死区扩大或边缘毛刺状突起时,提示需终止培养。总培养周期一般不超过15天,超期会导致水凝胶降解失效。
  清洗与保存禁忌
  使用后的孔板严禁重复利用——超低吸附涂层在经历细胞培养后会发生不可逆损耗,复用将导致蛋白残留量飙升>90%,干扰后续实验结果。未开封板条需避光干燥储存于室温,禁止冷冻或高温存放。
  超低吸附培养板的操作本质是“表面化学主导的精密实验”,唯有严格把控每一处细节,才能充分发挥其在3D培养、药物筛选中的价值。
汇智和源生物技术(苏州)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四街99号十八号楼1832室
邮箱:support@iphasebio.com
传真: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